找到相关内容165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业报论

    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产生占有的贪欲之心,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嗔恚之心,对于自己无关的事物就产生漠视的愚痴之心,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,并以此种心为动力,其导致的所有举动,也就成为最终危害自己和...产生相应的受用。此是必然之理,故言“因果丝毫不爽”、“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”   其实,身体、语言和意识上的一切行为都称之为业,即身、口、意业,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5841649.html
  • 《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》研究心得(上)

    相同,仍是与在世时的修行有关!可分为九品。《观无量寿经》中记载:“上品上生者……发种心,即便往生,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者回向发愿心……一者慈心不杀,具诸戒行;二者读诵大乘方广等经典;者修行六念,...  《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》研究心得(上)   本文荣获九十三学年度第一学期慧法师奖学金   ◆ 廖翎而   秋天翩翩来到金山小镇,季节的变换,使得荷花低垂了头,纷纷委泥落地,化作一梗梗的...

    廖翎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750369.html
  • 六度四摄

    艰难困苦,即使攸关生死,也绝不忘失自己的誓愿,一心只为求证无上菩提,只为救渡众生出离生死洪流,如此发愿,才不会偏离正道。   根据《翻译名义集》卷十二说,学佛应发种心:   □发大智心:以智慧广...、功德心、深信心、尊敬心、广大心、忍耐心等,凡能帮助我们完成“自利利他,自觉觉他”,学佛最高目标的愿心,都是学佛者不可一刻或忘的发心。尤其应该发以下四种心,立四种愿:   一、四心   □发慈悲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852749.html
  • 从人道到佛道

    讲“发心”,所谓发心就是发下列种心:   □发增上心:可以招感人天果报。   □发出离心:可以招感声闻、缘觉的果报。   □发菩提心:可以招感菩萨的果报。   我们希求人天果报所发的心,就是增上生心...。   贰.人道的完成   做人的条件很多,儒家说的是忠信孝悌;佛陀告诉我们要行布施、持戒、禅定,这者不但能让我们将人做好,并且能使我们进一步生至天上,因此这者又叫“人天福行”。不过,学佛最重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752887.html
  • 陋室杂谈(五)什么是心?

    说透,咱们就按六种心来讲。一、肉团心,这个大家都懂,我就不说了。二、集起心,集合诸缘传输种子,生起现行万法之心,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。、思量心,念念坚执第八识为我,恒审思量之心,是第七末那识的别名。四...的所依是水,但直接的起因则是风,风动则波起,风住即波平。明白了这一点,我们就会知道,破除无明的关键是消灭它的种子,而不是把心识灭掉。  前边集起、审思、缘虑这种心讲的都是心的功能、心的作用,它的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0756709.html
  • 菩提心是学佛之本

    一切众生之苦故。 、乐清净心:为使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故。 此外我们还应该发如下种心: 一、发厌离心:"烦恼无尽誓愿断"。 二、发欣慕心:"法门无量誓愿学,...外道。 《华严经》里讲得很清楚,普贤菩萨答普慧菩萨二千行门里的第一重点,就是说菩萨所依者是菩提心。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求访善知识时,开门见山地表明已发阿褥多罗菩提心。由此可知,我们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0659764.html
  • 元代湖州禅宗概述

    ”的名字由此开始闻名,大书法家赵孟頫曾专作诗《游幻住庵》为纪念。弁山幻住庵初成之时,明本曾在此开示禅法,记录在《湖州弁山幻住禅庵示众》中,这是明本传授禅法的开始。明本劝导弟子:“参禅要具种心:第一...“普明广济禅师”,为南岳第二十二世、临济宗第十八世。  原妙的禅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句话,也可以作为修习的三个阶段,那就是从看话头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”出发,运用“疑以信为体,悟以疑为用”的观念和方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765832.html
  • 李叔同说佛

    一切善行。以上所说的,要广修一切善行,利益一切众生,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?须不着我相。所以发菩提心的人,应发以下之种心: 一、大智心:不着我相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,亦应随分观察。 二、大愿心:广修...速获实益耶?案佛法宽广,有浅有深。故古代诸师,皆判“教相”以区别之。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,判立五教: 一、人天教 二、小乘教 、大乘法相教 四、大乘破相教 五、一乘显性教 以此五教,分别浅深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476311.html
  • 发菩提心·弘扬正法──访台南妙心寺负责人传道法师

    是愚痴,佛陀离这种心。”“如实知而不增不厌,这才是中道,才是智慧的展现。”“如果在顺逆因缘中,那种心绪的起伏、烦恼的热,都没有办法空掉的话,你说这样是有智慧吗?你说这个叫中道吗?”“要如实知、如实见...从清净业开始,这样才有办法谈到度众生。”   对于弘法度生,法师说:“我从我周遭的做起,我能影响一个算一个,两个算一双。所以我没有‘业绩压力’。”“我有一个原则,我会注重一些特定的人选,比方说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779660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七讲

    说话不能狠毒。   那么,忿、恨、恼这种心有什么共同点,又有哪些差别呢?忿、恨、恼都是以嗔心为体,都是嗔心的表现。忿是缘着现前的境,一下子暴怒起来,手里拿着器杖。恨是缘过去的事,想起“他...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七讲   五随烦恼二十者:一忿,二恨,恼,四覆,五诳,六谄,七憍,八害,九嫉,十悭,十一无惭,十二无愧,十三不信,十四懈怠,十五放逸,十六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200325743.html